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43号)及《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改革创新能力,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遴选认定工作,我校针灸推拿教学团队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团队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2022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建特色化担当党建品牌
针灸推拿教学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了“红色医心”“春雨行动”“党员联系班级”等党建工作品牌,激励学生以党员为榜样,传承中医文化、弘扬医德精神,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成长为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6年被授予“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2020年,连续三年被山东省卫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9年12月,针康系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11月,针灸推拿与康复保健系教工党支部“育训同行”圈在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第三届“党建品管圈”创新项目大赛中表现突出,荣获一等奖。
二、守正创新,育人为本,打造多元化教学创新团队
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团队教师秉承“守正创新、育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教师结构化、协同化、个性化发展为导向,校企联动,打造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团队依托全国中医药职教集团、山东卫生职教集团等平台,通过专业琏、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专业群与企业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共同体、技术创新共同体、社会服务共同体。持续深化“容大健康学院”特色二级学院建设,与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青岛亿嘉琏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烟台市黄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企业、单位合作,共建教师实践基地,在教师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改革。实施学校“八大人才工程”,通过“引、聘、送、下、带”以及校企“互兼互聘”等措施,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与进步的发展环境,积极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围,完善培育机制,着力分类培养,区分教学型、德育型、技能型、教科研型,分类规划教师生涯发展方向。
针灸推拿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专业现拥有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技术技能大师等国家级荣誉教师10人次,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级荣誉教师18人,设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
近三年,团队成员获省级青教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慧医谷杯”“天堰杯”“一带一路”等国家级技能大赛中,优秀指导教师13人次,省级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裁判6人。
三、校企共育,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创新生长点,团队在习总书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之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劳动者。团队深入调研医养健康产业链需求,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将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实践等融入课程体系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结合专业特点,对接岗位需求,设计构建符合医疗卫生保健人才培养规律、对接职业标准的“4平台+2模块+N项目”的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校企专家共建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引入和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打造智慧化教学的新模式。
求同存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推进特色二级学院建设、订单班培养、积极参加各类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开展特色疗法传承项目,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成立了三字经小儿推拿、路志正国医、六经学术体系、锤痧等传承班,传承特色疗法技术,弘扬国粹精华。
近年来,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3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能兴鲁”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中医临床技能赛项荣获二等奖。100名学生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近五年专升本人数共计206人,占全省计划的85.83%,位列全省同专业首位。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达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中被点赞的2014届毕业生艾乐松,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沙海小郎中”,他用11年的坚守,让中医药技术在边疆团场落地生根;2021届毕业生王诗洁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中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
四、示范引领,成果丰硕,助力针灸推拿专业卓越前行
针灸推拿专业开创了山东省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先河,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团队、实践育人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1年,针灸推拿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2019年,被评为国家骨干专业。2021年,被评定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020-2024连续四年在“金平果”高职(高专)专业排行榜上位列全国针灸推拿专业第一名。
2020年教学团队牵头制定了山东省职业教育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22年针灸学被评为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023年参与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针灸推拿专业标准制定项目。专业建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7项,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社区教育优秀课程等资源27余项。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39项;教科研成果获奖2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1项、市厅级成教科研果奖1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3篇;获得授权专利23项;主编教材38部,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出版学术著作4部。
五、协同增辐,创新社会培训体系,打造社会服务新范式
团队依托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针灸推拿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名师名医团队效应,发扬中医特色疗法技术、中医健康保健资源等特色技术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对接,大力开展技艺技能传承和社会服务活动,创新“四方协同,多层多面”的社会培训体系。
团队协同行业协会、市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及各企业,组建由双师型教师、技能大师、行业专家等构成的培训师资库,共建共享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库,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精准对接政府、学校、企业、社区等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拓展培训新领域,开发中医特色培训新项目,形成“广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培训效能。发挥专业优势,与牟平区文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国医堂,同时在全省内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项目,中医骨干人才培训项目,承担万名乡医进校园活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7000余名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助推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对接行业需求,做好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先后开展保健按摩师、家庭保健按摩、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温针灸特色疗法、路志正传承班等精品培训项目,截止目前累计完成职业培训10000余人次,为区域健康事业与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履行文化传承使命,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共建“杏林少年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借力山东蓝色经济区域优势和合作企业特点,与深圳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无锡道生中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开展横向技术课题8项,多方位搭建产学研用联合发展平台。服务群众健康,深入各大机关与社区,开展义诊及医学知识普及工作,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宣传中医养生知识,服务对象5000余人次,发放中医文化宣传资料20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