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康系就业服务“十问十答”之三:应届毕业生为什么要“先就业、后择业”?

作者: 时间:2023-07-21 点击数:

1.“先就业”是大学毕业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业难”、“学历低”、“工资低”、“没有好单位”是很多毕业生吐槽就业市场的槽点,也是很多毕业生“不就业”、“缓就业”、“慢就业”、“懒就业”的理由。还有的毕业生说“家里不差钱”。这些理由真的成立吗?大学毕业(继续升本除外),是大学生结束学校生活,走向独立的开始。父母的供养责任,理应到此为止。20+的年龄、相对成熟的思想,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手握一技之长,还有学历这个硬件包装。应该说,大学毕业已经具备了自食其力的所有条件。

“学历低”不是理由,因为社会上还有大量更低学历、无学历者,他们以更小的年龄实现了经济独立或半独立。我校毕业生毕业时所拥有的是一张教育部门正式认可,正规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这是多少无正规学历的从医者梦寐以求、却无论怎么求也不得的“硬条件”。

“工资低”不是理由,社会的工资水平摆在那里,初入职场 3000、4000 已经非常不错,1000、2000 也不能说少。一个月 1000、2000 也是自己劳动所得,和从父母那里白白索取来完全不是一个意义。“就业”是大学生对父母自你出生以来养育之恩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回馈。不是父母需不需,要不要,而是你做不做。家中有“矿”,啃老也不光荣。自己挣钱和花父母的钱,责任不一样、感受更不一样。毕业生应树立“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光荣”、“啃老可耻”的荣辱观。

2.“先就业”是大学生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变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一路校园生活,虽然少数同学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但总体上对社会和职场的认知还非常表面、片面,处于理论层面。游泳知识学的再多再好,不下水也学不会游泳,道理是一样的。大学生毕业后,校园生活就正式宣告结束了。越早就业、早进入职场,进入社会,相当于更早更多地下水试练,越能更早更快更好地获得社会生活、职场生活的体验,及早地适应、学习、历练,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定位,开启一段新的人生。不就业,就只能在岸上看别人游泳,看的时间再久、准备再充分,也是虚拟现实,入水后还是要呛水。岸上学游泳还是水下学游泳?答案一目了然。有同学说,我还没准备好,等准备好了再说。对此,我们提倡未雨绸缪、准备要有提前量,不要放在毕业后。对于基于担忧、害怕而拖延就业的同学来说,拖延不会减少担忧,准备代替不了实战。在岸上隔空准备,永远代替不了水下真实场景中的体验与学习。是担忧彷徨,还是相信自己,坦然接受社会角色的转变。孰优孰劣,答案也是一目了然的。

从时间角度上来看,就业季,是同学们应聘找工作的时间。毕业、入职、试用期,进而不断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这是正常的节奏。如果因为没有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工作,没跟上这个节奏,会有什么问题?首要是“职业力贬值”,因为职业空白期造成的职业力贬值。进入企业,熟悉岗位、提升技能,是个增值的过程。犹豫不决,不进入工作岗位,观望,是个贬值的过程。始终保持职业力增值,才是不二选择。

3.“先就业”才能更早地认清找准职业方向、职业定位。

大学生面对用人单位犹豫彷徨、左顾右盼、难以决断的原因,往往是自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何谓“合适”工作?很多同学甚至家长往往简单地从薪资待遇、工作环境、晋升空间等方面去衡量,这种考虑并不全面。须知,这些条件,都是很外围的条件。

真正意义上的“合适”、“适合”,必须要到工作岗位上,才能体验到。比如企业的生态环境,是团结一心、斗志昂扬,还是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企业的管理风格,是以人为本,惜才爱才,还是尖酸刻薄,任人唯亲。再有企业的发展前景、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企业定位、社会影响力等等,不进入到企业中,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时间,只是远远地观望,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自己放到工作中去发现自己适合干什么,擅长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的认知。在不断深化对职业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再去思考择业甚至是创业的问题,就会更为客观、冷静,更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现实。

另外,实践也是自我塑造的过程,在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强化自己的过程中,实现自己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未知,不逃避、不畏惧、不空谈,断向更高目标发起挑战,活出自己更为精彩的人生。

 

Copyright 2010-2012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与康复保健系 版权所有 教育技术中心 设计制作